2025年福建高考语文练习题卷及答案
一、选择题(每题3分,共15分)
1.下列词语中,字形和注音都正确的一项是()
A.颠扑不破(diānpūbùpò)B.奋发图强(fènfātúqiáng)C.饥不择食(jībùzéshí)D.狼吞虎咽(lángtūnhǔyàn)
答案:C
2.下列各句中,没有语病的一项是()
A.通过开展这项活动,使同学们提高了环保意识,增强了环保责任感。
B.福建省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,吸引了大量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游览。
C.这个学校的老师非常关心学生的生活,不仅在学习上给予指导,还在生活上给予照顾。
D.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,学校决定每天早晨组织学生进行晨跑锻炼。
答案:D
3.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说法,正确的一项是()
A.《红楼梦》是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,作者是曹雪芹。
B.《离骚》是屈原的作品,属于楚辞。
C.《水浒传》讲述了梁山好汉的故事,作者是施耐庵。
D.《儒林外史》是我国古代讽刺小说的代表作,作者是吴承恩。
答案:B
4.下列诗句中,使用了比喻手法的一项是()
A.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。
B.春风得意马蹄疾,一日看尽长安花。
C.落霞与孤鹜齐飞,秋水共长天一色。
D.人生得意须尽欢,莫使金樽空对月。
答案:A
5.下列关于文言文断句的说法,正确的一项是()
A.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B.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
C.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
D.夫战,勇气也。一鼓作气,再而衰,三而竭。彼竭我盈,故克之。
答案:C
二、填空题(每题3分,共15分)
1.《出师表》中,“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”的下一句是:__________。
答案:今天下三分,益州疲弊,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。
2.《离骚》中,“路漫漫其修远兮”的下一句是:__________。
答案:吾将上下而求索。
3.《三国演义》中,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原因是:__________。
答案:马谡丢失街亭。
4.《儒林外史》中,主人公范进中举后,因高兴过度而疯癫,是谁将其治好的?__________。
答案:胡屠户。
5.请补充完整下列名句:__________,蜡炬成灰泪始干。
答案:春蚕到死丝方尽。
三、阅读理解(共45分)
(一)文言文阅读(15分)
阅读下面的文言文,完成68题。
【甲】
孟子见梁惠王,王曰:“叟不远千里而来,亦将有以利吾国乎?”孟子对曰:“王何必曰利?亦有仁义而已矣。王曰:‘何以利吾国?’大夫曰:‘何以利吾家?’士曰:‘何以利吾身?’上下交征利,而国危矣。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,未有义而正其君者也。王亦曰仁义而已矣,何必曰利?”
【乙】
六国破灭,非兵不利,战不善,弊在赂秦。赂秦而力亏,破灭之道也。或曰:“六国互丧,率赂秦耶?”曰:“不赂者以赂者丧。盖失强援,不能独完。故曰:弊在赂秦也。”
6.下列词语在文中的解释,正确的一项是()
A.利:使……有利B.仁:仁爱C.赂:赠送D.丧:丧失
答案:D
7.下列关于【甲】文的说法,错误的一项是()
A.本文采用对话的形式进行论述。
B.孟子认为,仁义是国家的根本。
C.本文主要讲述了孟子对梁惠王的劝告。
D.本文通过论述仁义与利的关系,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的看法。
答案:C
8.【甲】【乙】两文分别表达了怎样的观点?请简要概括。
答案:【甲】文表达的观点是:君主要倡导仁义,不要只追求利益。【乙】文表达的观点是:六国破灭的原因在于赂秦。
(二)现代文阅读(15分)
阅读下面的现代文,完成911题。
【甲】
福建,这片位于我国东南沿海的绿色家园,历史悠久,文化底蕴深厚。这里有世界文化遗产——武夷山,有世界自然遗产——泰宁,还有许多美丽的景点,如厦门鼓浪屿、福州西湖、泉州清源山等。福建的美食也独具特色,如福州鱼丸、闽南小吃、福州烧饼等,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品尝。
【乙】
近年来,福建省加大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力度,实施了一系列生态修复工程,如植树造林、水土保持、河道治理等。这些措施使得福建省的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,空气质量、水质状况都有了很大提升。同时,福建省还积极发展绿色经济,推动产业转型升级,努力实现绿色发展。
9.下列关于【甲】文的说法,正确的一项是()
A.福建省只有武夷山和泰宁两个世界遗产。
B.福建的美食以闽南小吃最为著名。
C.福建省的旅游景点非常丰富。
D.本文主要讲述了福建省的生态保护情况。
答案:C
10.【乙】文中的“绿色发展”